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GreenHopeWriter

十月環保新聞回顧

#1 政府加快「走塑」 擬明年底禁食肆供即棄餐具


環境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提前禁止食肆提供即棄塑膠餐具,由原本建議的2025年,提早至最快明年第四季實施。措施將分兩階段進行,首階段會禁止餐廳向堂食及外賣顧客,售賣或提供發泡膠及塑膠餐具。2025年將實施第二階段,禁止向堂食和外賣顧客提供膠杯和外賣盒。即棄餐具之外,當局亦建議最快明年第四季起禁止製造、銷售或免費派發即棄雨傘袋、打氣棒、熒光棒、棉花棒;同時禁止酒店及賓館免費提供即棄洗漱梳妝用品及樽裝水。局方建議,違例者最高罰款10萬元,同時設立定額罰款制度,讓執法人員可向零售或餐廳負責人罰款2,000元。


新聞來源: AM730 (https://bit.ly/3NkwCSi)


#2 政府建議將膠袋徵費增至1元 目標12月31日生效


政府建議將膠袋徵費增至1元,目標於今年12月31日生效,屆時冷凍及包裝食品將不獲豁免。在收緊豁免範圍方面,當局將取消豁免「盛載冰凍或冷凍食品」以「盛載已完全載於非氣密包裝的食品」膠袋。而「用作包裝的膠袋」及 「隨服務提供的膠袋」,則會繼續保留。「散裝」食品(例如無包裝蘋果)、沒有完全載於非氣密包裝的食品或餐飲外賣每單一交易限提供1個免費膠袋。


新聞來源: TOPick (https://bit.ly/3zu1euW)


#3 台灣「淨海聯盟」守護海洋 花蓮漁船與潛水員助打撈15噸垃圾


為了推動海洋保育工作,台灣海保署近年在民間成立一個叫做「淨海聯盟」的組織,委請漁船或潛水員清理包括漁網、寶特瓶等海洋廢棄物,花蓮海域今年就清理了15公噸。在花蓮石梯坪海域,潛水義工在珊瑚礁岩間清除流刺網、纜繩等廢棄漁具,其他像是廢棄輪胎、寶特瓶等垃圾都有,蒐集上岸後數量之多,如果不清理,海洋生物受困就會死亡。他們表示今年海底的垃圾雖然與往年相比數量較少,但河川出海口如果沒設置撈網,恐怕情況會很糟。


新聞來源: 公視新聞網 (https://bit.ly/3sKSzk0)


#4 過半「綠在區區」將完約 環保署增續約要求谷回收量


環保署至今在全港共設43間社區回收設施「綠在區區」,收集廢紙、金屬、塑膠及玻璃容器等可回收物,由開業至今年6月,各區回收點累計收集共約3.3萬公噸回收物,而當中27間「回收環保站」(大站)及「回收便利點」(地區地舖)即將約滿,現正進行招標。環保署表示,新合約會將指定回收物塑膠及其他回收物料的目標回收總量調升25%至5.25倍不等,其他物料則大幅調升逾10倍。


新聞來源: 東網 (https://bit.ly/3SRoPg5)


#5 城巴擬建本港首個加氫站 待政府批准料最早2023年首季使用


為配合政府明年於本港測試氫燃料電池巴士計畫,城巴宣布,將在西九龍車廠興建香港首個加氫站。城巴指香港首個加氫站將設於城巴西九龍車廠,在獲得政府相關批准後,最早可於2023年第一季投入使用,為由城巴擁有及營運的全球首輛三軸雙層氫燃料電池巴士提供加氫服務。城巴目標於2045年達致全線車隊零排放,將與政府及不同合作夥伴,安排現有柴油巴士車隊與氫能和電能巴士同步進行測試,並協助政府制定法規及其他準備工作,以計畫於2027年起停止購入及部署新柴油巴士。


新聞來源: 頭條日報 (https://bit.ly/3zSAG75)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