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於角醒 - 大角咀社區報2022年2月號)
新一年係新開始。首先我哋「綠色希望」先祝讀者新年快樂。不論人在哪方,平平安安。新年一定會聽到「去舊迎新」,例如買新衫、棄舊衫咁,又正如一定要買條新褲,取個意頭「富足富足」,咁究竟呢種傳統,係好定係唔好呢?
大角咀,唔經唔覺以前充滿人情味嘅舊式樓房已變成一棟棟私人屋苑,然後有一班中產階層搬咗入嚟大角咀,慢慢就由一個舊式溫馨小社區變成一個夾雜半新半舊嘅社區。成個過程「拆舊樓起新樓」咪正正就係「去舊迎新」。
一方面來睇,當然係可以加入新動力,多一點新嘅小店、餐廳,就會為大角咀帶來新氣象,但另一方面,以前嘅人情味、回憶就會消失哂。就好似以前就算唔識對方,都會停低傾計,分享生活趣事,但而家就連住喺隔離嘅鄰居姓咩都唔知。咁呢個時候,我哋解決方法就係所謂嘅「保育」。
講開「保育」,一定同「活化」分唔開,而其中係有分別。「保育」係保存一個地方或者建築物,以保留當中文化價值。而「活化」係除咗保育現存嘅建築或者區域之外,再加以善用,目標係可以推廣當中價值,同時可以為建築物重新定位。咁喺香港,「保育活化」係一個受爭議嘅議題,一部分人認為經濟先行,另一部分人認為應保留當中意義。
很可惜嘅係香港商界甚至政府都只會站喺經濟角度去決定當中價值,通常只會保留一兩處拎來做裝飾,最後會變成商場、餐廳等等商業用地,失去當中意義。經常以效益最大化方式去思考,反而忽略除咗經濟角度外,仲缺少「人」嘅元素,好似以前芳園書室,始終無同社區產生聯繫,最後仲停止營運,由政府接管。
所以要發展環保,都一樣唔可以單純以經濟角度,因為其中涉及很多不同道德倫理等等嘅議題,呢啲都需要「人」嘅參與同反思。所有環保問題永遠都脫離唔到「人」嘅生活態度同模式,你可以一日用一個膠袋,同時你都可以一年用一個膠袋,一個膠袋都係$0.5,不過所表達嘅意義遠遠唔止$0.5。問題根本係在於「人」,所以當你錯誤咁認為「環保」等於只係經濟而唔係思維,又或者錯誤咁認為「環保」只係政府嘅工作,咁睇來你嘅思想真係要「去舊迎新」啦。
「去舊迎新」係好定係唔好,站喺「保育」同「環保」角度嚟講,對我哋自然資源來講可能唔係一件好事。請記住,以往「消耗型」生活模式已經不能適用,因為「環保」本質上已經由「保護環境」變成「為環境補鑊」。新的一年,嘗試單純咁思想上「去舊迎新」,唔好買新衫買新褲,生活模式要放慢腳步,唔好太快咁用經濟角度考量行動,珍惜「舊物」,建立價值。
香港綠色希望 – John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