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helper greenhope

四月環保新聞回顧


#1 以塑膠為主食蝦或解海洋污染難題


近日有外國研究發現,一種生活在北太平洋中部的蝦可進食多種塑膠,並將塑膠轉化為多種對海洋生態有利的物質。研究報告指出,這種蝦由於長期生活在太平洋垃圾帶附近,因此其體內進化出可消化塑膠的器官。除此以外,這種蝦不但可以靠塑膠攝取養份,其排泄物更含有多種可有效改善海洋水質的化合物。科學家相信,這種蝦將可有效地減少塑膠對海洋的污染。



#2 新發明膠水可令垃圾帶成人工島 外界擔心或影響居住者作息


近日,有科學家宣布已成功研發一種以廢棄塑膠作為原料的強力膠水。該科學家表示未來將用此膠水將太平洋垃圾帶的垃圾黏合,繼而創造出類似人工島,可供人類居住的平台。該名科學家相信,以現時海洋的垃圾量來看,未來將有可能創造出一片可供數千萬人居住的陸地。不過外界有聲音質疑,洋流有可能令此島移動從而橫跨多個時區,屆時該島居民的生活作息或會受影響。




電動車公司「特斯拉(Tesla)」的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宣布,其公司已成功研發由廚餘推動嘅電動車。該公司宣稱此車只要一個巨無霸餐加大份量的廚餘即可行駛一天。不過馬斯克同時表示,該車現時未能量產。



#4 委內瑞拉宣布對垃圾郵件徵費


香港社會近日有不少對垃圾徵費的討論。無獨有偶,南美洲國家委內瑞拉近日亦將出台垃圾徵費政策。與香港不同的時,該政策不僅限於實體垃圾,委國政府表示,垃圾徵費同樣適用於垃圾郵件、垃圾推銷信息以及垃圾推銷電話。擴展垃圾徵費的舉措符合污染者自付原則,即由產生垃圾的個人或組織負責支付相應的處理費用。委國政府相信,這項政策鼓勵企業減少垃圾郵件和垃圾推銷信息的發送,並促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5 科學家發明新紙飲管 浸水30分鐘即溶


有歐洲科學家表示,近日已成功研發一款可在浸水之後三十分鐘內分解的紙飲管。該名科學家指,該款即溶紙飲管的分解物可循環再造,製成紙杯等一次性用品。受此消息影響,歐盟表示考慮 2030 年前全面採用該款即溶紙飲管以取代塑膠飲管。




眾所周知,金菇(學名: Flammulina filiformis) 難以被完全消化,因此有「See you Tomorrow」的戲稱。近日有日本研究員發現,人體排出後的金菇只要經過妥善清洗及消毒,便適宜再次食用,而且營養價值只比全新金菇減少不足一成。有初創公司已表示正積極招攬金菇回收員,並研發二手金菇食材,開拓金菇回收市場。

-------------------------------------------------------------------------------------------------------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