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德國研發可回收生物活性紙袋
德國科研機構 Fraunhofer 研發可回收生物活性紙袋,紙袋表面由可回收紙張製成,內裡則塗有天然蠟質及抗菌蛋白混合物來盛載食物,既可防止農產品變乾,又可殺死會令食物變壞的細菌,且頂部設有拉鍊密封,使其可以重複使用,長遠或可取代保鮮紙或膠袋包裝食物。 新聞來源:ezone (https://bit.ly/33kNWk3)
#2 – 澳門廚餘回收計劃推展至家居廚餘
澳門上月22日起將廚餘回收計劃推展到家居廚餘,在環保局轄下4個社區回收點設立設施,除星期一及公眾假期休息外,平日朝10晚7運作,接收市民的家居廚餘。關注環保問題的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說,政府開始回收家居廚餘是好事,希望政府有整體資源產業量化計劃,廚餘回收才會見到成效。 新聞來源:香港電台 (https://bit.ly/3tod4kx)
#3 – 近8成回收中心疑回收量不達標仍獲續約
政府今年力推多項環保政策,其中主力推行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並設立「回收便利點」,其前身為社區回收中心,並由原來的營運商營辦,但據指有近8成中心在過去數年回收量並不達標,最差的更不足目標的一半,惟仍獲續約。據指,在2016至2018年間,19個舊社區回收中心或流動回收站中,只有4間在塑膠回收量中符合合約訂明的要求。 新聞來源:東方日報 (https://bit.ly/3b6qQSx)
#4 – 全球八成半蠔礁已消失 環保組織回收廢棄蠔殼建香港天然蠔礁
大自然保護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 TNC)展開香港首個收集並回收廢棄貝類殼行動。該會與9個本地養蠔業及餐廳合作,回收顧客進食後剩下的蠔殼,經處理後放置TNC的香港蠔礁修復試點水域,為幼蠔提供理想的依附環境成長。TNC表示,行動有望提升大眾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令大家減少製造厨餘,以及加深對海洋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關注。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https://bit.ly/3epWOve)
#5 – 環保大騙局?南韓化粧品膠樽偽裝成環保紙瓶
南韓化粧品品牌Innisfree推出「Hello. I 'm a Paper Bottle」(你好,我是紙造的瓶子)的精華潔面液產品,但有消費者買回去後剪開包裝,發現裏面竟是個膠瓶,質疑品牌誤導消費者,更認為品牌有意漂綠,事件再次引發了有關所謂綠色產品標籤的討論。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https://bit.ly/3h7rH9a)
#6 – 上門回收方便顧客 美國Starbucks試行「借杯計劃」
美國 Starbucks 早前推出環保杯活動「借杯計劃」(Borrow A Cup),顧客在店內購買飲品時支付 1 美元按金,即可向店舖租借可重複使用的環保杯,甚至提供上門回收服務。Starbucks 與西雅圖專門從事家居回收服務公司 Ridwell 合作,顧客可以直接將租借的環保杯放在家門前的 Ridwell 專用回收箱,就會有專員將其歸還,甚至不用出門就能完成整個租借流程。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https://bit.ly/2PSYfIS)
Comments